熱門文章
總是想太多,如何讓心安靜下來?
發表時間:2023-06-07 點閱:3291Photo by Sage Friedman on Unsplash
一旦沒別的事可以抓住我們的注意力的時候,我們就內心渙散,往往逛到那些困擾我們的事上去,這是每天苦惱的根源。簡而言之,我們的心老是東晃晃西逛逛,大部分都是有關我們自己的,我的念頭、我的情緒、我的人際關係、誰喜歡我最新的臉書貼文?一切我們生命裡的瑣事。
當科學家問人們:「什麼事也不做」的時候,他們心裡在想什麼。一點不意外,並不是「什麼也沒有」!他們一般都會報告,心在東想西想,這種遊蕩的心最常在自我上流連不去。
簡而言之,我們的心老是東晃晃西逛逛,大部分都是有關我們自己的,我的念頭、我的情緒、我的人際關係、誰喜歡我最新的臉書貼文?一切我們生命裡的瑣事。預設模式要組織每一個事件如何影響我們,讓我們每一個人變成我們所知宇宙的中心,這些妄想從圍繞「我」、「我的」的片段記憶、希望、夢想、計畫等編織起來,變成我們的「自我」感。我們的預設模式不斷重寫電影腳本,把我們每一個人都塑造成巨星,一遍又一遍重演特別喜歡或特別傷心的場景。
當我們冷靜下來,不需要特別專注和努力時,預設模式會打開;就是說,我們停機時,它就綻放了。因此,當我們專注於某一個挑戰時,如跟無線寬頻網路訊號打交道時,預設模式就安靜下來。
一旦沒別的事可以抓住我們的注意力的時候,我們就內心渙散,往往逛到那些困擾我們的事上去,這是每天苦惱的根源。因為如此,哈佛研究人員請數千個人來報告他們每一天中隨機時間點的心理焦點和情緒,他們的結論是「散亂的心是不快樂的心」。
這個自我系統攪和在我們整個生命中,尤其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困難的人際關係、擔心和焦慮,因為「自我」會左思右想那些苦惱的事,一旦關掉了,我們會覺得鬆了一口氣。攀岩之類的高風險運動為什麼受到歡迎?像就是因為危險,你必須要全力專注手腳下一步要放在哪裡?世俗的憂慮就跑到內心的後台去了。
「心流狀態」(flow)也是一樣,這是人們表現最好的狀態。心流狀態的研究告訴我們,全心專注手邊的事,有助我們進入或維持喜悅的狀態。由於「自我」是內心散亂的狀態,想要專注時,會分我們的心,此時便暫時受到抑制。
我們在第七章已經讀到,每一個禪法都把管理注意力視為要務。在靜觀中,我們若迷失在種種念頭裡,便陷入預設模式和它的散亂心。
幾乎在所有的禪法當中,都有一個基本的指導,敦促我們去注意內心是否散亂,然後再將專注力拉回到我們原來選定的所緣,比方咒語或呼吸。在靜觀之道上,這個經驗人人皆有。
這個簡單的心理動作有一個神經的關聯性:可以啟動背外側前額葉皮質和預設模式之間的連接,長期靜觀者的這個連結比初學者強大。這個連接愈強大,前額葉皮質的調節神經迴路愈抑制預設區域,把「心猿」安靜下來。在沒有什麼特別緊迫事情時,我們的心中經常充滿自我中心喋喋不休。
►►本文摘自:《平靜的力量》